“土豆鸿沟”把瑞士人分成了两个世界 21601 0
土豆大家都不陌生,鸿沟也不言而喻,那么土豆是怎样成为鸿沟的,这一点如果不是在瑞士土生土长或者生活了一定年头的人,是无从知晓的。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因地域而带来的差异,而在瑞士,语言的不同更加深了这一区别,瑞士有4种国家语言,将近70%瑞士人讲德语;20%讲法语;6.5%讲意大利语;还有0.5%讲一种山地语言—列托罗曼语。这四个区域不仅语言中有所区别,在文化和认知上都非常不同。而所谓的“土豆鸿沟” (Röstigraben)就是用来代表德语区与法语区瑞士人思考方式之间的不同。
橘黄色部分为瑞士德语区,绿色为瑞士法语区
说起土豆鸿沟,还要先从瑞士德语区的一种传统特色菜肴Rösti(黄金土豆饼)说起。
黄金土豆饼,是将土豆煮熟,擦成丝,放在油里煎成金黄色的土豆饼,配上小牛肉蘑菇,浇上奶油浓汁,这即是名为“苏黎世牛柳”的瑞士名肴,这道菜的主角不是作为主菜的肉柳,由于它可以换作猪肉或者牛肉,而不能替换的是外焦里嫩的黄金土豆饼。
黄金土豆饼配肉就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了;但它也是普通家庭平时的家常菜,配上煎鸡蛋、火腿或者奶酪就成为平日里的一道既能果腹又便利的饭食。
而土豆鸿沟其实应该叫做“黄金土豆饼鸿沟”,这里简称为土豆鸿沟。因为黄金土豆饼是瑞士德语区特有的传统菜肴,所以瑞士人将德语区和法语区的界限称作“土豆鸿沟”。
被土豆鸿沟隔开的瑞士德语和法语区人,还真有着“天大”的区别,“从性格上,法语区的人比德语区的人开放,在政治上也更倾向于赋予国家更多的权力,而德语区的人则更注重自由,不希望国家拥有太多的决策权,也希望独立于欧盟和其他国家,”瑞士德语区人Markus Frank这样说。
法语区的人也比德语区的人更加放松,“这一点也体现在工作上和法律上,但是比起其他欧洲人,瑞士法语区人依然相对严谨得多,”Frank说。
此外,法语区的人对法国没有敌意,而相反德语区和意大利语区的人则比较排斥德国和意大利。文化和语言的区别当然也造成一定的差异,德语区和法语区的人笑点也不一样。
不要小看这个土豆鸿沟,它把一个小小瑞士隔成了两个世界。许多瑞士人根本不知道土豆鸿沟另一边的样子。一项由瑞士电讯公司Swisscom委任调查机构sotomo进行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德语区的圣加仑州和格劳宾登州,四分之一当地居民没有去过法语区,而五分之一法语区日内瓦人从未到访过德语区。居住在同一个国家,却未曾去过相隔两、三百公里之外的对方,这在瑞士却是事实。
尤其是居住在距离法德州边界比较远的地区,更是从未跨越过这道土豆鸿沟。调查显示,14%瑞士德语区人未曾光顾过法语区;而15%法语区的人没有拜访过德语区。
同讲法语的沃州和日内瓦州人在结成伴侣名单中排名第三,德语区苏黎世州和阿尔高州的人联姻也比较多。
在相邻的州找不到伴侣的人,往往会借助网络平台寻找伴侣。在瑞士超过五分之一的伴侣通过网络找到对方,据调查,全瑞士有13%人通过网络结交到伴侣。
当然无论是瑞士德语区人还是法语区人,他们之间虽然存在区别,“但区别不大,许多所谓的‘区别’也都是些生拉硬扯的东西,瑞士人就是瑞士人,我们与德国人、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之间的区别要远远大于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人之间的区别,” Frank最后从一个瑞士人的角度道出了真言。